亚马尔项目开启中俄能源及北极合作新篇章 2017-06-15

圈内的中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简称“亚马尔项目”)施工现场仍风雪交加。记者跟随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考察团走访了项目建设现场。规模宏大、万人作业的场景,让人感到中俄合作开发北极油气资源的春天正在到来。

 

2013年中石油受俄政府和俄诺瓦泰克公司邀请加入亚马尔项目。该项目位于亚马尔半岛萨别塔镇附近,濒临鄂毕湾,天然气勘探开发许可有效期至2045年。作业区已探明天然气储量约1.3万亿立方米,其中富含的凝析油储量约6018万吨。项目作业公司亚马尔液化天然气公司的4个股东分别为中石油、中国丝路基金、俄罗斯诺瓦泰克公司和法国道达尔公司。中石油参股20%,丝路基金参股9.9%。

 

亚马尔公司两年前建成的萨别塔国际机场迄今已运送乘客超过42万人次,吞吐货物超过4800吨。在北极严冬和冻土等条件下,机场及作业区的道路均由特种预制板铺就。沿途的中巴车上坐满了工人和技术人员,亚马尔公司负责工程建设的第一副总经理德米特里·莫纳科夫笑称,这里忙起来时车堵得和莫斯科没两样。

 

记者在抵达中方建设的生活营地时发现,这里的所有房屋和设施都像“吊脚楼”一样建在打入地层10至20米深的钢管桩基上,以隔绝地面房屋和设施的热量,防止冻土融化。踏着冻土表面细沙般的浮土,记者一行人来到钻井作业区。数座约10层楼高、相隔数百米的井架像运载火箭发射塔一样散布在雾气中。顺着外层扶梯步入井架内部,轰鸣声中,由数名工人操作的钻机正带动一根钻杆旋转下探,人工注入井内的泥浆正把被钻头粉碎的地层岩屑带出。为保护环境,废弃的泥浆将送至回收站,最终形成的干燥岩屑将用于筑路。在完成钻井作业并拆除井架后,井口将安装垂直伸出地表两三米、俗称“采气树”的圆柱形装置来开采天然气。

 

中石油俄罗斯公司总经理蒋奇介绍说,亚马尔项目一期投产需58口气井。中国企业制造的一台可抵御零下50摄氏度和12级以上强风的新式钻机,已完成9口气井的钻进。

 

与空旷的钻井区不同,天然气液化厂区管道遍布、犹如工业城一般。莫纳科夫介绍,这个液化气生产厂区现有近3万人进行建造和组装作业。为降低北极极端气候条件对工程建设周期的影响,有效控制装置建设的投资,亚马尔项目选择了模块化建设方案:将天然气液化厂分解成一个个工艺模块在工厂建好,再用船将模块运到亚马尔工地组装。目前亚马尔项目所需模块总计约60万吨,在9个承建厂家中有7家中国企业,承担了约48万吨模块建设。今年7月,中方将完成所有模块建造任务。

 

亚马尔液化气将输送至欧洲和亚洲市场销售,现有合同期内96%的液化气产品已根据长期协议预先销售给了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客户,每年将至少有400万吨液化气销往中国市场。

 

销往亚洲的液化气在每年北极夏季的5个月内可通过北极东北航道穿越白令海峡,历时19至21天抵达中国和其他太平洋西海岸地区。为此,亚马尔公司设计制造了15艘可破除1.5米厚浮冰的ARC7冰级液化气运输船,俄罗斯国家核动力船舶公司还建造了可为亚马尔项目服务的北极号核动力破冰船来保驾护航。在其他时间,液化气将经欧洲转运至亚洲市场,这一路线需历时39至44天。

 

此次率领考察团的中国驻俄大使李辉表示,这次参观可清晰地看到亚马尔项目是中俄务实合作的标杆和能源合作的典范。该项目是迄今中方对俄投资的最大合作项目,让人感触很深。

 

蒋奇说,中方的投资、融资和天然气市场是实施亚马尔项目的重要条件。通过参与这一项目,中方各单位积累了在北极地区开发油气资源的宝贵经验,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对相关油气市场状况加深了了解,广泛构建和发展了合作关系,为后续项目开展和拓展中俄油气合作奠定了牢固基础。

 

莫纳科夫说:“中方专家在(亚马尔)项目中表现出了很高的专业水平,他们对项目涉及的各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工程建设、物流、航运、市场营销等方面给项目带来很多成功经验。亚马尔项目的顺利推进证明俄中双方合作得很成功,其未来合作前景非常好,我认为这一项目正为促进俄中经济、金融合作和能源贸易发展作出贡献。”

 

他还表示,当前国际液化气市场在快速发展,顺利实施亚马尔项目将使俄中合作单位共同成为制售液化气的国际重要经营实体。北极地域辽阔,合作潜力巨大,俄中可在这一地区开展更多合作。

 

摘自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