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钢铁产能扩张将改变东南亚钢贸格局 2018-04-18

作为全球第五大钢铁进口国,为了强化钢铁资源保障能力,印度尼西亚的钢铁国产化进程明显提速。日前,印尼钢铁协会发布消息称,将投资148.9亿美元在南加里曼丹和中苏拉维西建设3个大型钢铁生产厂,以此来提高印尼的钢铁生产能力。在印尼钢铁产能扩张的背景下,未来,东南亚钢贸格局会发生哪些变化?

 

印尼将加快钢铁国产化进程

 

印尼钢铁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印尼进口钢材643万吨,占其全年钢铁消耗的48%;2015年和2016年,印尼分别进口钢铁685万吨和649万吨。印尼目前年钢铁消费量为1340万吨,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2300万吨。换而言之,印尼当地消耗的钢材中有将近一半需要进口,这与印尼钢铁协会划定的进口总量占到总消耗30%的水平线还有不小的差距。

 

更为关键的是,印尼的钢材需求量正处在上升通道,而目前印尼生铁年产能仅为670万吨,粗钢年产能为1176万吨,轧钢厂钢材年产能为1560万吨。一旦国内钢材供给跟不上需求增长速度,那么这种靠出口来弥补的缺口将越来越大。也正因为如此,印尼钢铁协会主席普沃诺表示,为降低进口依赖,印尼工业部将加快钢铁国产化进程。

 

从《雅加达邮报》报道的信息来看,新增的3个钢铁项目所生产的产品以冷轧和热轧产品为主。其中包括:拟与韩国浦项制铁公司合作生产碳钢,计划将产能从目前的45万吨逐步提升到2025年的1000万吨;拟与北京神雾热能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年产300万吨冷轧卷板项目(据了解,该项目投资额为30亿美元);拟与上海鼎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年产250万吨热轧卷板、50万吨冷轧卷板和350万吨碳钢项目。

 

东南亚市场钢贸格局悄然变化

 

随着印尼钢铁产能不断扩张,未来,东南亚市场的钢铁贸易格局必然会发生变化。具体来看,这种变化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越南、泰国等国钢材在东南亚区域内的流通将减少。近些年,越南、泰国等国进口钢材逐年减少,出口钢材逐年增加。例如,2017年,越南钢铁进口量近2000万吨,同比下降14.2%;钢铁出口量为550万吨,同比增长28.5%。这些国家的钢材或多或少出口到东南亚其他国家,尤其是印尼钢材需求增长明显,又具备地缘优势,自然成为越南、泰国等国钢材出口的主要国家。而如今,随着印尼钢材产能扩张,这些国家的钢材出口贸易必然会受到影响,在东南亚区域内的流通将减少。

 

二是东南亚地区对进口钢材的需求下降,区域竞争将加剧。当下,全球钢铁产能普遍过剩,东南亚地区因为钢材需求旺盛而钢铁分别工业基础偏弱,成为全球钢材的主要集散地。2017年,中国出口的7543万吨钢材中的30.3%(即2278万吨)被东南亚各国消耗,其中出口到越南和泰国的钢材分别为763万吨和314万吨。如果按照印尼钢材进口30%来自中国估算,2017年印尼消耗中国钢材也在190.2万吨左右。今后,随着印尼钢铁产能释放提速,国内钢材供需日渐平衡,东南亚地区对进口钢材的需求将降低。可以预见,随着印尼钢铁产能扩张,中日韩在东南亚市场的“三国演义”,将更多体现在资本运作、市场拓展等方面,而不再是过去的价格领域。

 

总之,印尼扩张钢铁产能进一步强化了东南亚地区钢铁自给化的趋势。东南亚钢铁市场何时饱和尚未可知,但对要走出去的中国钢铁企业来说,未来布局东南亚市场要抢占价值链的制高点,唯此才能在东南亚钢铁贸易环境中稳坐钓鱼台。

 

摘自 中国钢铁新闻网